黄博士网: 教育网, AI数学手册计算器软件,电化学虚拟实验室,虚拟电化学工作站,电化学软件
首页
| 目录
| 世界
| 学科
| 文科
| 科学
| 数学
| 物理
| 化学
| 书单
| 计算
| 软件
| 帮助
| 打赏
+
+
+
=
中医学
科目门类
一级学科, 专业名称:中医学类 | 专业代码:1005 | 门类:医学 | 学科:中医学类 | 学历层次:本科 | 授予学位: 医学学士
- 中医学 100500
专业名称:中医学 | 专业代码:100500 | 门类:医学 | 学科:中医学类 | 学历层次:本科 |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 中医基础理论 100501
- 中医临床基础 100502
- 中医医史文献 100503
- 方剂学 100504
- 中医诊断学 100505
- 中医内科学 100506
- 中医外科学 100507
- 中医骨伤科学 100508
- 中医妇科学 100509
- 中医儿科学 100510
- 中医五官科学 100511
- 针灸推拿学 100512
- 民族医学(含:藏医学、蒙医学等) 100513
专业介绍
(1)中医基础理论
本学科专长于中医藏象理论研究,提出具有丰富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的“脑主元神论”。目前,已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肾脑相关研究和证候规范化研究,并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老年期痴呆和帕金森病的中医证候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近几年来,本学科在中医药防治神经精神疾病基础研究与外感六淫致病思想的气象学内涵研究、体质学等方面进行了新领域的探索性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
(2)中医医史文献
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对中医经典文献整理研究、继承挖掘,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理论研究,初步形成大生态医学模式理论。并且通过深入研究历代名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探讨中医学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进而揭示中医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尤其对傅山医著进行考证,主要研究医德医术、学术思想等。此外,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文献研究相结合,运用信息组织的理论与方法,建立相关数据库,对中医药文献知识进行计算机表达及数据挖掘。
(3)中医临床基础
注重《伤寒论》、《金匮要略》等辨证论治规律的研究与总结,探讨在治疗杂病过程中的辨治方法,结合现代临床进行研究,对有关方证进行了较为完整系统的研究。通过对经方的运用规律及机理进行研究,使经方的应用更科学、更规范,更精准,并为中医经方的应用和开发提供现代医学依据。
(4)方剂学
一是从 “方”展开研究,针对中药、方剂产生作用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提取、纯化,结合现代药理学手段明确方药作用的物质基础;探讨经典方剂组方配伍的规律与作用机制,方剂制方原理和配伍关系的现代科学内涵。二是从“剂”展开研究,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利用现代药物化学和药理学的方法对传统中药及其复方进行研究,借鉴中医药学传统的制剂理论和技术,利用现代制剂技术,对中医方剂创新药物及制剂展开研究。
(5)中医诊断学
采用文献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循证医学等方法,研究中医诊断体系,旨在实现中医的证候规范化与标准化;并以某些疾病为着手点就中医证候和体质进行系统的辨识,探讨体质与证候之间的相关性,初步揭示其客观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常见病的预防及临床诊断。
(6)中医内科学
本学科长期坚持教学、临床、科研工作,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形成了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骨干教师队伍和合理的医疗、科研学术梯队,工作中始终贯彻以临床为基础,科研为龙头,以临床促科研,以科研带临床的医、教、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模式,对内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有着独到的见解。
(7)中医外科学
围绕常见外科疾患,遵循中医理论,博采众长,重视中医外治法在外科的应用,在长期的临床工作、理论研究过程中,形成本学科的学术特色,主要有周围血管病、皮肤病、乳腺病、肛肠病等特色专科以及相应的学术队伍。
(8)中医骨伤科学
注重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以特色鲜明的中医正骨、上骱、理筋手法,不断发展的中医外固定方法为治疗手段,注重功能锻炼对功能康复的积极作用。在中医药防治骨代谢性疾病、中医药防治骨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痛等方面,充分利用一切现代科学技术,大胆进行诊疗技术的改进和学术理论上的创新,使本学科成为一门理论充实、治疗手段丰富有效的应用学科。
(9)中医妇科学
以妇科最常见的月经病为重点展开研究,涉及带下、妊娠、杂病等多个领域。月经病为学科研究的核心,在辨证用药方面特色突出,科研方面兼顾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及临床试验研究。由月经病引申出妇科常见的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绝经综合症及排卵障碍性不孕,在传统的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辨治思路,在理论及临床实践方面日趋成熟。杂病方面学科研究重点在于盆腔炎性疾病及妇科肿瘤方面,并与阻塞性不孕密切联系,注重辨证基础上内外合治及综合疗法的应用,在临床及动物实验方面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此外,以异位妊娠、胎漏、胎动不安、缺乳为主的妊娠病、产后病诊疗特点较为突出,也成为学科研究的方向之一。
(10)中医儿科学
针对儿科常见病脾胃病、肺病,急重症等,运用中医传统方法,发挥中医药防治疗的优势,突出中医药有效、安全、副作用少的特点,防治结合来达到保护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目标。
(11)中医五官科学
以传统中医学理论为基础,运用代医学检查手段,辨证论治,局部病变与全身症状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内服与外用相结合的独特优势,在五官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中医理论运用经验,并用之临床,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12)针灸推拿学
规范具有地方特色的新九针疗法的操作标准,并研究其治疗的疾病谱,同时结合与临床应用相符的组穴配伍,扩大治疗范围,拓展健康服务领域。在新九针临床应用的基础上,注重文献的整理和经典理论的挖掘,结合现代经络腧穴研究成果,运用现代研究方法,通过经络腧穴调节,恢复人体气血和脏腑功能,以对治疗疾病的标准进行系统的规范和应用研究。
课程
医古文、英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选读、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检体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等。
基础课
高等数学,
生物化学,
人体解剖学
专业课
中医基础理论
-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 中药学
- 针灸学
- 中医著作
相关条目
/健康 / 医学/ 中药学
/健康 / 传统医药 /中医